炀(煬)
⒈ 熔化金属。
⒉ 火旺。
⒊ 烘干,烤火。
⒋ 古代谥法,去礼远众称“炀”。
炀字UNICODE编码U+7080,10进制: 28800,UTF-32: 00007080,UTF-8: E7 82 80。
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◎ 炀
煬
〈动〉
(1) 熔炼金属 [melt metals]
以一铁范…密布字印…持就火炀之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(2) 另见
◎ 炀
煬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火,昜(
)声。本义:烘烤)(2) 同本义 [roast]
古者民不知衣服,夏多积薪,冬则炀之。——《庄子》
(3) 向火(取暖);烤火 [warm oneself]
炀,炙燥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冬则羊裘解札,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若灶则不然,前之人炀,则后之人无从见也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(4) 炊 [cook]。如:炀者(灶下烧火的人);炀器(炉灶)
(5) 遮蔽,蒙蔽,挡住 [cover]。如:炀没(湮没,消失);炀蔽(遮瞒;遮蔽)
◎ 炀
煬
〈形〉
(1) 炽热 [hot]
观天火之炎炀兮,听大壑之波声。——汉· 东方朔《七谏》
(2) 又如:炀火(烈火);炀旱(炎热干旱);炀炀(火盛的样子);炀和(融和;暖和)
(3) 另见
煬【巳集中】【火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9画
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餘亮切《集韻》弋亮切,音漾。《說文》炙燥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煬,炙也。《註》今江東呼火熾猛爲煬。《莊子·盜跖篇》冬則煬之。
又《玉篇》對火也。《廣韻》向也。《戰國策》若竈則不然,前之人煬,則後之人無從見也。
又《揚子·方言》煬,暴也。《春秋·定元年》立煬宮。《註》煬公伯禽子也。其廟已毀。季氏禱之。而立其宮。
又《玉篇》熱也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南煬丹崖。
又《集韻》式亮切,音餉。燥也。
又《廣韻》與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余章切《正韻》移章切,音陽。《廣韻》釋金也。《集韻》爍金也。或作烊。
又《集韻》尸羊切,音商。魯煬公。徐邈說。
煬【卷十】【火部】
炙燥也。从火昜聲。余亮切
(煬)炙燥也。从火。昜聲。余亮切。十部。謚法。好內遠禮煬。去禮遠衆煬。